
对于昔日无比风光的汽车零部件巨头,一场腥风血雨真的要来了!
8月27日,据外媒报道,世界第二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德国大陆集团(Continental AG)表示,公司正在考虑是否关闭包括德国在内的工厂,以对业务进行重组。此前有报道称,公司动力总成部门的9家工厂可能被关闭。
“毫无疑问,我们正在审查所有部门”大陆集团一名发言人表示。但没有透露可能涉及多少工厂的关闭和工作岗位裁剪等细节。
德国《汉诺威广讯报》(Hannoversche Allgemeine)援引工会消息人士称,大陆集团计划关闭动力总成部门32个生产基地中的9个,这可能导致4,000人失业。
大陆集团发言人对路透社表示,大陆的橡胶论坛部门也将接受审查。
零部件企业举步维艰
随着全球汽车销量的低迷以及转型带来的巨额成本,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的日子都不好过。
8月初,博世称将开启裁员计划,并表示可能会出售部分燃油发动机零部件业务,该公司预计今年汽车产量将下降5%。彼时业界一片哗然。
集团董事会主席沃尔克马尔邓纳尔(Volkmar Denner)称,由于全球各大汽车制造商对柴油车生产需求的持续下降,公司不得不裁员以应对市场下滑的趋势。
德国时间8月2日,另一巨头采埃孚股份公司发布了2019年上半年业绩:销售额184亿欧元,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(EBIT)约6.46亿欧元,低于之前预期。
采埃孚表示利润低于预期的主要原因,是乘用车市场销量下降、研发支出的进一步增加和新增厂房所需大量费用导致。
本月稍早些时候,大陆集团公布第二季净利润下降41%至4.85亿欧元。
大陆集团首席执行官沃尔克马丹纳(Volkmar Denner)在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曾表示:“我们通过严格的成本控制和提高竞争力来应对市场的下滑。”
他称,随着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继续减少对柴油车的需求,该公司不得不裁员以应对市场低迷。
反映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国的需求下降,以及对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的大量投资。
布局向电动化转型
在全球越来越严的监管推动下,传统汽车制造商紧跟趋势,增加电动汽车的销量,零部件制造商亦不得不适应这一电动化趋势。
7月初,大陆集团表示,公司将在2030年之前停止开发汽油机及柴油机等内燃发动机。
公司预计到2050年,公司新车几乎全部为纯电动汽车及燃料电池车,因此将进行业务转型。
此外,公司预测,2025年开始开发、2030年开始生产的内燃发动机将是最后一代内燃机。
大陆集团的艰难转型,或只是零部件供应商们“大象转身”的一个典型缩影。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趋势下,这一行业即将迎来新一轮的剧变。
大陆集团表示,公司将把更多的注意力和资金放在电力传动系统上,公司的这种转型可能会持续数年。
电动车的兴起将使汽车产业原有的零部件体系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不完全统计显示,未来燃油汽车零部件市场中约50%份额将消失。
底特律汽车行业分析师艾肯伯格认为,到2030年,全球每年生产的纯电动、插电式混动力和轻度混动力的汽车将创造年产值2130亿美元的电池、发动机和电子工业市场。
盘点多家零部件巨头电动化的布局可以发现:电动化业务独立运营、与业界巨头联合、切入整车制造领域生产纯电动车等等,是这些企业的着力点。
欢迎大家踊跃报名!